1.中心概况
2021-11-17 15:33  

 

1.中心概况

1.1中心简介    1.2中心特色      1.3中心架构

1.1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5年,为适应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以“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标准在原来显微实验室的基础上,将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实验室与显微实验室整合重组而成;中心隶属于基础医学院领导,实现校、院二级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对有限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了对中心实验室人员、用房、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优势,提升了医学形态实验教学的质量

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对中心的建设力度,增添了一大批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增强了实验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为培养德技双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中心拥有PII实验室1 间,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4个;多媒体实验室28个;人体解剖学直播系统1 套,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1套,三维模拟解剖学系统1套;开放实验室7个形态学科(组胚、病理、寄生虫、解剖)标本开放实验4个;拥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平台、数字切片等;中心向全校学生开放,开展校际交流,是我校首个综合性、现代化、开放型的实验室。

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人员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现有专职、兼职实验教师80人,其中教授9人,占11.25%;副教授28人,占35.0%;讲师34人,占42.5%;其它10人;占12.5%。实验技术人员9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人,占33.33%;实验师5人,占55.56%;助理实验师1人,占11.11%。实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1人,占13.5%;硕士学位55人,占68.75%;学士学位10人,占12.5%。实验技术人员中,具有学士学位4人,占44.44%。

中心实验用房总面积达6516平方米现有资产2380.08万元,5000元以上的实验教学设备785件(台),1764.13万元。仪器设备品质精良,按照赣南医学院统一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组合优化,配置合理,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中心制定了较完备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推进了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

中心主要教学对象为以临床医学为主的20个专业,年实验总人数达2102余人,年实验人时数达305410。涉及实验课程数49门, 实验项目数326个。近5年,中心实验教师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共计29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8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3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发表科研论文126篇:其中SCI 22篇,核心期刊58篇,一般期刊46篇;国家专利5 项。

中心不断地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实验环境;探索实验教学理方法,教学和科学研究活跃,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实验室管理科学,教师队伍稳定,教师素质高,是我校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

 

1.2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特色

1)构建了形态学实验技术课程

依据医学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原则,构建了与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医学实验学》系列实验技术课程之一的形态实验技术课程,编写了《医学形态技能学》教材。增设了形态学实验技术操作和相关理论,尤其是增设了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实验。形态学实验技术课程及《医学形态技能学》教材已在5年制医学专业中作为专业必选课使用17年,反映好。该教材已获2006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已入选为卫生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形态学实验教学

中心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拥有数字人、数字切片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使形态实验教学,从视、听、触、思维角度全面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丰富了形态学实验内容。不仅解决了一些以往普通显微镜教学的不足,而且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转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建立了特色形态学标本开放室

形态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学习方法是理论实习相结合,通过观察标本来增强理解和记忆。因此形态学标本开放实验室在形态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心建立了4个特色形态学标本开放室,人体寄生虫学标本开放室内陈列有医学线虫、医学绦虫、医学吸虫及医学昆虫等200余个珍贵的标本;胚胎标本开放室内陈列有6套正常胚胎标本及50余个异常的胚胎标本;病理标本开放室内存放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的病理标本合计约1600多个;人体解剖学标本开放室存放了运动系统、内脏系统、神经系统、脉管系统、断层解剖、麻醉解剖标本合计520余件。数字切片、数字人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对学生开放,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人体生命科学馆面向全校师生、社会中小学生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取得了显著的教学研究成果

中心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取得显著成果。5年,中心实验教师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共计29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8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3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发表科研论文126篇:其中SCI 22篇,核心期刊58篇,一般期刊46篇;国家专利5 项。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申报学校本科生科技创新课题并发表论文。

5)发挥优势服务社会

中心本着服务社会的理念,依托自身优势,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病理、遗传、病原等方面的对外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病理诊断作为本中心对外服务的亮点,每年接受赣州市及周边地市医院诊断病例7000余例,并为基层医院培训了大批临床病理专业人员。人体生命科学馆面向社会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3中心架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8  赣南医科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