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效果:大力开展学生创新性实验及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强调学生实践的自主性。
(2)建设成果:
①石雪、王琬星“褪黑素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荣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
②姚磊、马能军在2016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技能赛项本科组三等奖。
③邹海林、李露珠、王鑫瑶、李娜“Myoferlin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研究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优秀成果奖。
④刘希、邱嘉裕、万彤、朱鹃花、钟小洁 “茶籽饼提取物在烫伤中的抗炎和
促进伤口愈合作用”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
⑤熊丹丹、朱龙洪等 “基于TGF-βSmads信号通路探讨GdCI3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优秀成果奖。
⑥熊梦婕、余静、纪泽宇、何海清 “EYA1在MLL易位引发急性髓样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荣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
(3)示范作用:定期举办高校教师的师资培训项目,带动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筹划学生的专业技能比赛,以加强、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